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(18T7组)博士后招聘启事

作者: 时间:2022-03-29 点击数:

信息发布时间: 2022-03-29
招聘单位/部门: 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(18T7组)博士后招聘启事
招聘岗位/专业:
联系人:
招聘状态: 进行中
招聘信息发布:
详细信息:

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(18T7组)因研究需要,拟招聘博士后3名,相关信息如下:


招聘方向:

  1. 生物分离材料的设计与制备;

  2. 功能生物界面与蛋白质构象操控;

  3. 智能材料与界面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;

  4. 纳米孔分析,单分子分析;

  5.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;

  6. 生物分子与界面相互作用的解析。

招聘要求:

  1. 分析化学,有机化学,高分子化学,生物化学、或材料化学专业背景;

  2. 熟悉生物界面、生物分离、蛋白质组学分析、或电化学分析者优先;

  3. 熟悉高分子物理、化学,生物材料,功能界面方向的博士;

  4. 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已获得博士学位,拥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和英文写作能力;同时欢迎在职人员可以申请在职博士后,开展合作研究;

  5.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,工作踏实,具有独立工作能力,有团队合作精神,有责任感,易沟通。

福利待遇:

1.工资和福利待遇按照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规定执行;

2.符合条件者可申请“博新计划”和“大连化物所优秀博士后奖励基金”。


招聘方式:

有意向的申请人请将申请材料(个人简历,代表性论文或证明材料、及对简单的研究设想)发送至qinggy@dicp.ac.cn;联系电话:卿光焱,15926364308

实验室网站:www.biosep.dicp.ac.cn


生物分子与界面分子机制(18T7)组简介:

生物分子的精确识别是实现生命过程的前提和关键。通过学习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的相互作用,科学家有可能开发出与生命体类似的高效识别体系,赋予材料优异的选择性。另一方面,当传统的聚合物应用到实际生物体系时,会遇到靶向识别的难题,严重制约了材料的性能。近几年“精准医学”计划的提出也为生物材料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迫切需要开发对生物分子具有精确识别能力的人工材料。与此同时,从生物分析、生物分离的角度,开发出对特殊生物分子具有特异性响应的人工识别或捕获材料,可以大幅提升分析、分离方法的选择性、灵敏性、响应速度、抗干扰能力以及可靠性,由此开发出一系列变革性的生物分离新技术、新方法。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组(18T7组),正是围绕这一命题,开展智能材料与生物分析分离的交叉学科研究,期望开发出一系列生物分子敏感的聚合物材料或生物器件,详细分析和揭示材料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界面分子机制,并将材料应用到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、组织工程、药物可控释放、肿瘤癌症标记物检测及靶向治疗等领域。


卿光焱研究员简介

卿光焱研究员主要从事聚合物界面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,开发了一系列生物分子响应性聚合物材料、手性功能表面和面向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的聚合物基富集材料。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《Nat. Comm.》(1篇),《Adv. Mater.》(3篇),《J. Am. Chem. Soc.》(6篇),《Angew. Chem. Int. Ed.》(2篇),《Chem.Sci.》(3篇),《NPG Asia Materials》(4篇)《TRAC Trends in Anal. Chem.》(2篇)等国际知名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5篇,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的论文20篇,参与发表论文30篇,他引2000余次;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3项,授权15项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,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,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计划三级子课题一项,作为项目负责人累计获得经费资助1800万元。以第二完成人获得了2011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。2012年12月被评选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,2014年7月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。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,生物技术部成立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组,担任组长,特聘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2018年12月入选辽宁省“兴辽英才计划”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计划创新领军人才,2019年8月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,2020年12月入选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。

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57号 邮编:116023 电话:+86-411-84379103 联系人:刘畅

Copyright 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人事处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All Rights Reserved.